您好,欢迎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官网!

团体会员

首页 > 案例展示 > 绿色建筑项目

中电海康集团总部基地建设项目(A楼)

  时间:2020-06-23 10:19   浏览:0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拟杭州市余杭区五常街道良睦路东侧、溪望路北侧的余政储出【2013】41号地块,项目规划建设用地面积68772m2,拟进行科研办公用房的建设,总投资119812万元。总建筑面积234898.43m2,地上建筑面积138954.63 m2,地下建筑面积95943.8 m2,其中A楼地上建筑面积35862.12 m2。A楼建筑高度61.73 m2,地上14层,地下2层。机动车位1625个,地下汽车停车位1583个,地上停车位37,大巴车位3个,装卸车位2个,自行车停车位856个。A楼结构类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项目地块内共规划A、B、D、E、F、G、H楼七栋主要建筑和C楼一栋观景台。其中A楼为总部办公楼,B楼为分所研发中心,H楼为会议活动中心及独立办公楼,D、E、F、G楼分为综合办公楼(一)、综合办公楼(二)、综合办公楼(三)、综合办公楼(四)。本项目地下建筑共设两层,主要布置机动车库、自行车库和设备房。

项目整个地块呈东西向长方形,以中电海康集团的产业结构、地块规划条件、拟设配套功能等因素为依据,以海康智谷为设计理念,设计将本次新建的7幢建筑分布在地块四周,结合庭院绿化、屋顶花园形成中心开阔宽敞的谷地空间形态。项目地块内建筑大致分为南北两排,南面一排由4幢建筑组成,自西向东分别为9F的综合办公楼一,8F的综合办公楼二,8F的综合办公楼三,9F的综合办公楼四;北面一排由3幢建筑组成,自西向东分别为10F的分所研发中心,15F的总部办公楼,11F的会议活动中心及独立办公楼。南北两排建筑的东西两端分别通过3层高的观景台和会议中心进行相连,地块中心再布置景观庭院,使得整个地块建筑布局形成一个“回”字型。项目整个地块下开挖二层地下室,以满足地块内停车和公建设备布置所需。

交通布局

根据总图布局,整个地块南侧设置主出入口,东侧和北侧分别设置次出入口,其中员工及货物从地块北侧出入口进出,地块外围设置机动车环道,机动车可到达每栋建筑。地块内部设置内、外两条环形游步道,外围沿基地红线设置环形游步道,内侧沿内庭院设置庭院游步道,供地块内职工使用。

中电海康集团总部基地建设项目(A 楼).jpg

二、技术措施

1、场地污染源控制

根据工程分析可知,本项目废水包生活废水和餐饮废水,废水日均排放量为385.3m3/d,年均排放量为 9.94 万 t/a,混合后水质状况大致为 pH 为 7 左右,CODcr:433mg/L,氨氮:20mg/L,污染物产生量为 CODcr:43.04t/a,氨氮:1.99t/a。项目建成后整个地块内排水实行室内清污分流,室外雨污水分流;其中厕所废水经化粪池处理,食堂餐饮废水经隔油池隔油沉渣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后,和其他生活废水一起排入文常路、溪望路、永胜路市政污水管网。根据项目废水送余杭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情况分析,项目生活废水具有较好的生化性,纳入余杭污水处理厂处理可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不会对该污水处理厂产生不良影响,可见本项目废水能够做到达标排放,对外界水环境不会造成明显影响。

根据工程分析可知,项目地下车库汽车尾气污染物高峰期排放量为 CO:33.279kg/h,HC:2.501kg/h, NO2:0.799kg/h,年排放量为 CO:30.367t/a,HC:2.282t/a,NO2 :0.729t/a。根据项目设计方案,地下车库汽车尾气经各防火分区的风机收集后通过附建于建筑物内的排气筒(与消防排烟井共用)至建筑物屋面排放。考虑项目在通风设计时,各地下车库进出口车道有一定补风量,保持一定的微负压,以确保地下车库尾气经收集后均能通过排气筒排放,各地下车库出入口扩散的汽车尾气较少,只有在车辆驶出地下车库时会带出少量汽车尾气,该部分尾气经无组织扩散排放对周围空气环境影响不大。

项目建成后,分别在 C、H、G 楼各配套 1 个员工食堂,为地块内办公人员提供就餐服务。根据工程分析可知,项目各餐饮用房的厨房内均配备油烟净化装置和专用烟道,产生的油烟废气经过油烟净化装置(净化效率不小于 85%)处理后,通过专用烟道至建筑屋面排建筑及照明设计避免产生光污染。

2、光污染控制

本项目幕墙采用玻璃为 (1)8mm(低透光)+12A+8mmLow-E(低透光)钢化中空玻璃(底层),(2)6mm+1.14PVB+6mmLow-E(低透光)+12A+6mm钢化中空夹胶玻璃,(3)8+1.52PVB+8mm钢化夹胶超白玻璃(顶层、采光顶),(4)6+1.52PVB+6mm钢化夹胶玻璃(栏杆),(5)15mm+2.28PVB+12mm钢化夹胶玻璃(拉索幕墙) 。本装饰装修工程设计中采用的铝合金型材幕墙可见部分室外采用氟碳喷涂表面处理,室内可见部分采用粉末喷涂表面处理;铝合金门窗采用粉末喷涂表面处理,氟碳喷涂涂层平均厚度不小于40μm,最小局部厚度不小于34μm;粉末喷涂涂层局部膜厚40μm≤t≤120μm;其它不可见采用表面阳极氧化处理,氧化膜平均厚度不小于15μm,最小局部厚度不小于12mm。

照明系统采取自动控制(时控、光控)与手动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式,对整个室外照明回路预先编码,根据时间不同及不同场合如重大节庆日、双休日、工作日、白天、傍晚、深夜等设置不同的照明场景,由电脑控制也可手动调整。灯具效率≥70%,选用低能耗镇流器,功率因数≥0.95。

景观灯具有灯罩或带有格栅的截光装置,不会直射入空中,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且避免光污染,从而达到见物不见光的效果。透明罩的透光率达90%以上,并无气泡、明显的划痕和裂纹。

3、噪声控制

本此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执行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的2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其中北侧临城市主干道海曙路侧(距离道路红线35m范围内)声环境质量执行4a类标准。本工程营运期噪声主要来自地下设备用房及水泵房、配电房、锅炉房、冷却塔等公建设备噪声、车辆行驶噪声以及人群活动噪声等。为了减轻噪声对本项目的影响,建设方采取以下措施:

(1)要求C1、C2地下车库出入口安装吸隔声顶棚,出入口坡道采用低噪声坡道,坡道内壁采用吸声材料,

(2)要求项目使用的公建设备必须选用低噪声或超低噪声类型,并应合理布置安装位置。水泵、变压器、锅炉房、冷冻机房等高噪声设备均应设在地下室独立的专用机房内,不得直接与办公用房相邻。机房门采用隔声门,水泵、变压器、锅炉及制冷机组等设备安装时应严格按《民用建筑隔振设计规范》采取隔振措施。风机等进、排风口均应加装消声器,接口用软接头,管道安装采用弹性吊架,管道支架采用隔振型产品;供水管道进出口采用软连接,管道外做阻尼包扎,管道与墙体相通处设防震支架等。

(3)做好地块内地面停车的管理,车辆进出限速在10km/h以下,禁鸣喇叭。

(4)本项目地上不设商业用卸货车位,卸货全部在地下室完成。

(5) 食堂厨房安装的油烟净化装置和引风机需选用低噪声设备,并采取减振措施;食堂门和窗的隔声指数不宜小于35dB;噪声较大的专用机房应采取吸声、隔声措施;油烟排风管做阻尼包扎;油烟排风机设置隔声罩,产生噪声的设备应远离项目东侧住宅区。

(6)合理设计H楼活动中心、健身中心的平面布置,其中位于一层的健身中心配备双层隔声玻璃窗和隔声门,使用期间关闭门窗,降低对项目东侧住宅区的影响。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后,外环境噪声对本项目不会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

4、地表径流控制

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对场地雨水实施外排总量控制。采用大面积水景、 绿化屋面、雨水蓄水池等设施,从源头、过程和末端全面控制雨水,最终达到削减峰值流量、净化水质、改善地块水环境的目标。在地下室设置雨水调蓄水池或在室外设置模块化蓄水池,调节场地雨水径流量。设计容积为650吨,多余水量外排。

5、供暖、通风与空调

供暖空调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均优于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 的规定以及现行有关国家标准能效节能评价值的要求。A 楼、B 楼、C 楼餐厅、H 楼冷源由四台变频离心式冷水机组组成,夏季供回水温度:7℃/12℃,安装机组标准工况总制冷量:10725kw,热源由三台燃气真空热水机组组成,热水供回水温度 50℃/6℃,机组总制热量:6300KW。A 楼、B 楼、C 楼餐厅、H 楼空调水系统采用一次泵变水量系统。空调循环水泵冬夏季分开设置。空调水系统冷热水泵分开设置,并能够根据末端负荷变化变频运行,节约运行能耗。全空气系统在回风管和新风管上设有电动风阀,根据室外焓值情况确定新、回风比例实现节能运行。空调箱风机电机配变频装置。新风系统在新风管上设有电动风阀,风机电机配变频装置。

结合不同功能区空调方式,选择合理的气流组织形式:A 楼中庭为旋流风口上送下回式和喷口侧送下回式结合的方式;办公室、会议室、档案室等为散流器上送上回式。

采取措施降低过渡季节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能耗。本项目空调水系统冷热水泵分开设置,并能够根据末端负荷变化变频运行,节约运行能耗。全空气系统在回风管和新风管上设有电动风阀,根据室外焓值情况确定新、回风比例实现节能运行。空调箱风机电机配变频装置。新风系统在新风管上设有电动风阀,风机电机配变频装置。

采取措施降低部分负荷、部分空间使用下的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能耗。A 楼、B 楼、C 楼餐厅、H 楼冷源由四台离心式冷水机组,夏季供回水温度:7°c/12° c,安装机组标准工况总制冷量:10725kw,热源由三台燃气真空热水机组组成,热水供回水温度 50°c/60°c。安装机组总制热量:6300KW。A 楼、B 楼、C 楼餐厅、H 楼空调水系统采用一次泵变水量系统。空调循环水泵冬夏季分开设置。

中央空调系统共分七个子系统,分别为 A 楼南区、A 楼北区、B 楼、C 楼餐厅、H 楼南区、H 楼北区及 H 楼 1~3 层裙房。空调水系统均分层控制。

本项目为保证冷却塔集水盘水位保持一致,防止空气进入循环水系统,各塔的集水盘设连通管。系统采用多塔单管制,冷却塔与制冷机、循环水泵不对应,在每台水泵的进水管上设限流阀,以防止过载。为保证冷却循环水的水质的稳定,循环水设排旁流处理器,并预留化学清洗管路系统的接口。

6、节能电梯

合理选用电梯和自动扶梯,并采取电梯群控、扶梯自动启停等节能控制措施。本项目电梯两台及以上都采用群控的方式,采用节能变频型。

7、再生能源利用

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本项目A楼办公卫生间热水采用太阳能光热系统进行制热,储热水箱采用电辅助加热,热水出水温度为60℃。热水日用量为 12吨 。配置192 m2的太阳能集热板及6 m3的储热水箱,整套设备设置在A楼屋顶。

8、节约用水

设置用水计量装置,各楼各层单独计量,在各楼总给水管和各层给水管安装用水计量水表。使用较高用水效率等级的卫生器具本项目采用卫生器具达到用水效率2级。

项目绿化灌溉采用节水灌溉方式本项目在采用节水灌溉系统的基础上,设置土壤湿度感应器、雨天关闭装置等节水控制措施。

空调设备或系统采用节水冷却技术本项目为保证冷却塔集水盘水位保持一致,防止空气进入循环水系统,各塔的集水盘应设连通管。系统采用多塔单管制,冷却塔与制冷机、循环水泵不对应,在每台水泵的进水管上设限流阀,以防止过载。为保证冷却循环水的水质的稳定,循环水设排旁流处理器,并预留化学清洗管路系统的接口。

9、非传统水源利用

本项目用地面积为68772 m2,建筑占地面积24070.2 m2,地上绿化面积为20825m2,屋顶绿化面积为4440m2,道路面积为23877m2,收集项目屋顶和道路雨水处理后用于该区内绿化、道路浇洒用水和景观水体补水。

10、室内声环境

采取减少噪声干扰的措施。该项目为非生产性项目,外部环境对本项目的声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城市交通噪声,内部噪声主要为地下车库出入口(主要为 A 楼北侧出入口)、区域内车辆噪声,餐饮区域的社会活动噪声,水泵、变压器、制冷机、冷却塔等设备运转噪声等。本项目设备包括变配电房、水泵等均设置于地下一层,冷却塔位于 A 楼屋顶。设备选用低噪声设备,管道采取加装消声器、软连接等措施,水泵、风机等设单独机房。地下车库出入口安装吸隔声顶棚,出入口坡道采用低噪声坡道,坡道内壁采用吸声材料。另外,通过场地绿化和场界绿化带,能有效吸声、隔声。上述措施均有效降低了噪声的影响。

11、室内光环境

改善建筑室内天然采光效果。本项目为办公楼,采用铝合金百叶、电动内遮阳系统。外窗采用 6mm Low-E+12mm 空气+6mm 透明,自身遮阳系数为 0.3,可见光透射比为 0.35。

12、室内热湿环境

供暖空调系统末端现场可独立调节。办公楼采用集中供暖空调系统,空调水系统冷热水泵分开设置,并能根据末端负荷变化频运行,末端采取风机盘管+新风的形式。主要功能房间个数 60,空调末端可独立调节的房间个数为 58,比例为 97%。另两个区域为公共大厅,没有必要独立启停。

13、室内空气质量

优化建筑空间、平面布局和构造设计,改善自然通风效果。办公空间平面为工字型设计,呈南、北侧空间围合庭院,庭院东侧为开放式幕墙;办公空间多为开放式大空间,庭院起到“拔风井”作用,南北向空间均能充分利用自然通风。主要功能空间均满足自然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 2 次/h 的要求。

气流组织合理。项目卫生间均设机械排风系统,设有散流器和排风扇,排风量按 6~10 次/h 计算,达到负压效果,防止区域内空气外窜。地下车库设机械排风系统,排风系统平时排风量按 6 次/小时计算;对于有与室外相通的汽车坡道或自然补风口,则采用自然补风口,其余均采用机械补风,补风量为排风量的 80%,达负压效果,防止区域内空气外窜。以上措施均有效避免空气和污染物串通到其他空间。

主要功能房间中人员密度较高且随时间变化大的区域设置室内空气质量监控系统。项目于各层会议室、办公空间等人员密度较高且随时间变化大的区域设置温湿度及CO2 一体化传感器,对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并与新风系统联动,同时对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超标实时报警,并与通风系统联动。

地下车库设置与排风设备联动的一氧化碳浓度监测装置。地下汽车库均设机械排风系统,排风系统平时排风量按 6 次/小时计算;地下车库设有CO 浓度探测装置并接入 DDC 控制器,根据 CO 浓度自动开启排风系统。每个防火分区设置一个探测器。

A 楼空调机房设置静电过滤段+板式过滤段。用于 A 楼大厅,会议室办公室等主要区域。组合段为:混合段-板式过滤器-静电过滤器-表冷段-风机段。


信息提供单位:浙江联泰建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