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和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共同举办的“第二届全国青年学生暑期绿色交流会暨第四届全国青年学生绿色建筑夏令营”于7月19日至21日在北京华北电力大学成功举办。来自山东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华北理工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重庆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天津城建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和中原工学院的21名青年学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7月19日上午举行了开营仪式,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邬国强副主任、华北电力大学孙忠权副校长、中国城科会绿建委副秘书长李萍和许桃丽及特邀专家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林琳副总建筑师、南京工业大学吕伟娅教授出席。孙校长致欢迎词,从华北电力大学的双一流建设、绿色校园建设等方面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史和现状。邬主任在讲话中简要介绍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及推行绿色发展理念方面的战略和目标,以及中心在推广绿色学校、绿色建筑,宣传绿色发展理念方面所开展的工作,并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活动,通过专家授课、交流互动、实地考察等方式能够真正开拓视野、学有所获。
在专题讲座环节,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林琳副总建筑师以在2018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上的演讲《未来学校高品质绿色建筑策略》为内容,向同学们讲授未来学校更注重空间多元化、学科交融,利用信息化、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课堂等先进技术,以学生为本,开展绿色教育,将校园文化的建设与物质空间建设相结合;通过国外学校建筑的案例,展示出适应未来学校的模块化教学单元、宿舍单元、装配式内装、外装等技术途径,用高品质绿色建筑思维建造出的未来绿色学校。并诠释了高品质绿色建筑主要的特征是人性化、本土化、低碳化、长寿化、智慧化。
南京工业大学吕伟娅教授以《水与海绵城市》为题,通过水的社会循环,向同学们讲授自来水的生产流程、污水的形成和处理方法与设备,以及我国的水资源现状,强调要从自我做起,节约用水。从海绵城市的基本概念讲起,诠释低影响开发、绿色基础设施到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建设海绵城市通常采用的技术路径与设备。
北京城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刘京副总建筑师重点讲授了有关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的知识和信息。内容涵盖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减排承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的主要框架、以及国内外典型的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示范案例。
实践教学 —— 华北电力大学建筑节能案例现场讲解
7月20日,青年学生们参观了华北电力大学的太阳能热水系统、6号学生公寓分布式智慧供热系统、学生浴室的废热回用系统、锅炉房烟气余热回收系统等建筑节能技术应用案例。在案例现场,华北电力大学的常宇老师详细讲解了太阳能热水系统、分布式供热系统、废热和余热回收系统的技术原理,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为了使同学们学到更多相关知识,还不时的提出涉及基础知识的问题,引导同学们回顾学过的物理基础知识,使同学们对建筑节能技术有了较全面的了解。
教学实践——在周口店地质实践教学基地 参观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展示中心
本次活动还安排了参观昌平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和北京化工大学新校区、中国地质大学实践教学基地(周口店)现场地质授课等三场实践教学,使同学们亲身体验了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绿色生态规划的健康环境、健康出行、健康运营三大主题的实施成果,海绵园区可持续的湿地系统;北京化工大学新校区的绿色生态规划、绿色校园建筑采用的各项技术措施和材料、设备,以及从事地质勘探专业的艰辛,了解一些基础的地质构造知识。活动期间还在昌平区革命烈士陵园开展了主题为“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的红色教育。
在活动结束前召开的小结会,华北理工大学刘跃宗、武汉科技大学金穗穗、彭金岩、河北工业大学刘博颖、山东科技大学毛士安等同学代表发言,简单谈了参加本次活动的体会和收获,认为本次活动安排内容丰富,学到了很多知识,特别是通过节能案例和实践教学活动,看到供热设备和太阳能系统设备及绿色生态园区的现场,增加了感性认知;通过地质实践教学基地的参观学习,增强了吃苦耐劳的信念;通过“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的红色教育,坚定了学习英烈、爱党爱国的决心。此外,对夏令营活动安排提出了建议,将有助于在未来活动中促使同学们更多地参与实践,取得更多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