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概况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位于永定河北岸,北京市大兴区榆垡镇、礼贤镇和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之间,总建筑面积约140万m2,其中包括航站楼、飞行区域、轨道交通中心、停车楼和综合服务楼工程。本次申报的范围为航站楼和停车楼工程。
航站楼建筑和换乘中心由主楼和五条指廊组成了一个包络在1200米直径大圆中的中心放射形态,总用地面积约30万平方米(包括航站楼轮廓之外、楼前高架桥下部的B1层轨道交通厅用地面积2.4万平方米)。建筑地上共5层。地下共2层。建筑高度50.9m。为钢筋砼框架结构。五层为值机大厅及陆侧餐饮等服务设施。四层为主楼北区为国际常规办票大厅、国际出发安检。主楼南区为国际出发海关、边防。三层为国内自助办票厅、安检现场。其余指廊为国际出发区。二层主楼北区为行李提取厅,中央指廊为国际到港通道。首层为迎客厅,各指廊有楼内酒店、后勤办公及一些机电设备机房等。地下一层为旅客连接地下二层轨道交通的转换空间,最底层为轨道站台。
停车楼位于航站楼和综合换乘中心北侧,主要为航站楼旅客提供停车使用,并相应结合制冷站、综合服务楼及轨道北站厅等部分。停车楼外部造型前如航站楼和综合服务楼,与航站区主体工程形成一个整体。停车楼地上三层,分为东西停车楼,地下为一层整体平面,局部设置设备管廊。地下两层,与航站楼标高一致。
本项目于2017年9月11日获得绿色建筑设计标识三星级证书,于同年9月18日获得国内第一个节能建筑设计标识三星级证书,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建筑绿色关键性参数包括:停车楼屋顶可绿化面积比例100%、围护结构节能率2.18%、暖通空调系统节能率23.85%,可再生能源利用率3.79%(电量)、采用余热废热利用,其中91.02%集中生活热水由余热供给。天然采光达标面积为87.16%、非传统水源利用率4.49%、可再利用和可再循环材料利用率10.08%、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85%。
二、技术措施
建筑与景观技术措施
本项目建筑与景观方面采用了一系列的绿色化手段
· 本项目室外采用多种形式的LID措施,增加雨水渗透,降低地表径流,改善地下水涵养。共采用下凹式绿地面积为13627m2 ,采用屋顶绿地面积2204.46m2,具有调蓄雨水功能的绿地面积比例为39.08%;透水路面占硬质铺装比例不低于70%;同时项目场地内设置雨水调蓄池12000m3。根据计算,场地径流系数大于85%的要求。
· 项目在设计时严控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严格按照即将发布的2015版北京《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天窗和玻璃幕墙采用高透型Low-e中空玻璃窗,夏季隔热,冬季保温,同时保证可见光透进室内,改善天热采光效果。
· 建筑在幕墙顶部和天窗四周设置开启扇,并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优化通风路径和开启扇的位置及面积,在过渡季充分利用自然通风降温,节约空调能耗,改善室内环境质量。
· 建筑外窗气密性等级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中规定的7级,降低室外风渗透,节约空调采暖能耗。
· 建筑屋顶采用通风夹层屋面,利用夹层通风带着太阳热量,降低屋顶得热,节约空调能耗。
建筑室外通过CFD建模进行风环境模拟,根据模拟结果显示冬季人行区平均风速为3.0m/s以下,建筑迎风面和背风面压差为5Pa以下,过渡季和夏季风度较低,场地内无涡旋,外窗内外表面风压差为3Pa左右。
场地冬季与夏季1.5m速度分布图
结构技术措施
· 项目100%采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
· 项目对地基基础、结构体系和结构构件进行优化设计。采用筏板+柱下局部加厚的基础形式,避免了大面积超厚板基础方案。从航站楼到停车楼,底板逐步优化,从厚度2.5m优化到2m;桩基施工工艺优化,采用泥浆较少的旋挖施工工艺,绿色环保;通过设置结构缝,将航站楼超大的体量分成相对独立的结构单元,在独立的结构单元内,使结构平面形状尽量简单、规则、刚度和承载力分布较为均匀,明显降低了结构的体型不规则性,减小了由于结构超长带来的特别不利影响,使结构方案更合理,造价更低;航站楼三级钢及以上钢筋用量达到100%,钢结构Q345及以上高强钢材用量占钢材总量的比例达到70%以上,还采用了屈服强度级别达到460MPA的高建钢,减轻了结构重量、降低钢结构用材的厚度,从而减少结构用钢量。
· 项目大量采用高强度钢筋和钢材,HRB400级钢筋和Q345钢材重量占到总重量的100%。可再循环材料主要为钢筋、钢材和玻璃幕墙,占到总建筑材料的10.08%。
暖通空调技术措施
· 国内首家将冷冻站设置在停车楼内,缩短冷冻水输配距离,同时加大冷冻水供回水温差,以节约空调能耗。
· 航站楼的冷源由集中制冷站提供,采用冰蓄冷作为集中冷源。航站楼内分4个区域设置制冷机组,用于信息机房等区域全年供冷;航站楼内设置飞机机舱地面空调冷源。航站楼热源由区域供热站提供。航站楼内的冷水机组的能效比《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提高12%。
· 采用冰蓄冷系统,充分利用夜间低谷电,降低电网高峰用电负荷,节约运行费用。
· 利用冰蓄冷供水温度低的特点,在全空气系统区域采用大温差送风,降低风机能耗。
· 项目在新风机组上设置热回收装置,共65台。其中52台为转轮热回收,13台为显热回收。新风热回收效率不低于65%。
· 新风系统采用能有效去除PM2.5的过滤净化装置,在雾霾天气保证室内良好的空气品质。
· 采用室内CO2浓度监控,根据人员密度的变化情况控制新风量,节约空调采暖能耗。
· 给排水技术措施
· 坐便器、小便器、水龙头及淋浴器等卫生洁具采用国家规定的一级节水器具。
· 采用冷凝热回收技术制备生活热水,供应给餐饮有集中生活热水需求的区域。
· 收集屋面和道路雨水,经处理后进行绿化和道路冲洗,绿化灌溉采用喷灌的节水灌溉方式。并增加了土壤湿度感应器和雨天关闭系统。利用收集回用的雨水进行绿化灌溉,厂区中水为补充用水。
· 项目停车楼和航站楼冷却水补水采用航站楼路程和空侧收集的屋面雨水,雨水机房额外处理水量210m3/h,每日运行12小时,能够满足冷却水补水93.39%的用水量。处理后水质满足《采暖空调系统水质》GB/T29044、《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的规定。
项目收集航站楼陆侧屋面雨水,收集后净化处理用于制冷站冷却塔补水和航站楼各指廊庭院绿化用水,满足2.5天的用水量设计。在 C、G 指廊地下结构空间内分别设置雨水利用水池,每个水池容积为 6000m3,共计 12000m3。处理后雨水用于绿化灌溉、道路浇洒和车库冲洗,能满足实际用水量88.13%的要求。雨水收集池经以上工艺处理后,出水水质满足国家标准。水量不足时由市政中水补充。
雨水收集池处理工艺流程图
电气技术措施
· 节能光源、高效灯具使用率100%。大量采用LED灯、小功率陶瓷金卤灯、T5 荧光灯(﹥25W)等绿色光源;根据光源类型配置高效电子镇流器或节能型电感镇流器。同时设置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主要采用分区支路、分时控制局部附加单灯控制方式,采用照明节能技术和管理相结合。设置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主要采用分区支路、分时控制局部附加单灯控制方式,采用照明节能技术和管理相结合。所有区域的照明功率密度均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规定的目标值要求。
· 高压配电房深入负荷中心,同时采用高效变配电设备,以降低电力输配过程的损耗。
· 采用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对暖通空调系统进行自动监控,采用完善的分项能耗计量系统,为后期的运行管理和节能诊断提供条件。
· 项目在主回风管道设置二氧化碳传感器,回风二氧化碳浓度超过设定值时优先运行变频器工频状态下的最小新风模式,稀释室内空气,以此来保证变风量系统的最小新风量。在停车楼地下一层~二层均设置一氧化碳浓度监测点,设置传感器对车库内一氧化碳浓度进行数据采集,并与排风系统联动。
西停车楼光伏发电组件排布示意图
在停车楼屋面采用光伏发电系统,在东西停车楼屋面分布式采取9块125Wp光伏组件串联,供1920个支路,共2.16MWp。安装容量为航站楼与停车楼总耗电量的3.79%。
信息提供单位: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