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下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召开《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视频新闻通气会,邀请广州市城市规划协会会长潘安、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周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中山大学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建设研究院院长李郇、广州市政协副主席彭高峰、中建集团首席专家叶浩文、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清勤等专家解读。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司长田国民、建筑节能处处长林岚岚、建筑节能处三级调研员孟光,办公厅宣传信息处三级调研员白雅童等参加通气会。标准定额司副司长白正盛主持会议。
通气会上,专家们从不同角度解读《意见》,并回答记者提问。
潘安着重谈了高度重视城乡历史文化保护、更好地传承文脉的问题。首先,建立城乡文化保护体系,以具有保护价值、承载不同历史时期文化特质的城市、村镇为主体,以复合型、活态遗产为依托,以各时期、各层次保护对象和历史文明为载体,构建城乡历史文化传承的完整体系。其次,高度重视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还有,在新区建设中要注入传统的风貌元素,让未来城市充满历史,使现代元素与历史元素有机融合,能够和城市旧区产生文脉延续与对接。
周岚为我们描绘了绿色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一是要协调城乡,推动“城乡一体”并“各美其美”。二是要尊重自然,让乡村聚落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三是要保护乡愁,让历史保护与当代发展交相辉映。四是要提高品质,让传统智慧与现代技术兼收并蓄。五是要系统谋划,让乡村治理与机制完善同步推进。
王凯说,城乡建设绿色发展要回应三个基本需求:一是实现自然生态环境的安全永续,二是支撑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三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做好四方面工作:区域和城市群绿色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城市;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统筹城乡规划建设管理。
李郇解读了“推动美好环境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方法。《意见》要求,“要建立党组织统一领导、政府依法履责、各类组织积极协同、群众广泛参与,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首先要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领导作用以及群团组织建设落实到社区,发挥党的政治核心和领导核心作用。其次是建立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将服务覆盖到每一位居民,让每一位居民都能享有美好环境。还有,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发挥居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每一家、每一户的共同努力,把城乡建设的绿色发展融入居民日常生活方式中去。
彭高峰说,一要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统筹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二要提高城乡基础设施体系化水平,让城市更安全、更宜居,包括提高设施韧性、提高设施服务效能、提高设施保障能力。三要推动城市智慧化建设,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包括构建统一的城市智慧化“底板”,提高政府的数字化治理水平,让市民生活得更安全、更便捷、更幸福。
叶浩文解读了“实现工程建设全过程绿色建造”。他认为绿色建造表现为五大特征:一是建造活动绿色化,通过绿色策划、绿色设计、绿色建材选用、绿色生产、绿色施工、绿色交付的一体化绿色统筹,实现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资源循环利用、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适应气候变化等这些关键的领域绿色效益最大化。二是建造方式工业化,现阶段主要途径为发展装配式建筑。三是建造手段信息化。四是建造管理集约化,解决建筑产业“碎片化”、信息孤岛和协同不足等问题。五是建造过程产业化。
王清勤归纳《意见》中有五个任务:一是新建建筑全面建成绿色建筑。二是开展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工作,推进城市建设由增量扩张进入存量优化阶段。三是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建设绿色建筑、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绿色医院,推广普及绿色生活方式。四是推广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五是加强财政、金融等政策支持,推动高质量绿色建筑的规模化发展。
专家从不同视角对政策进行解读后,来自经济日报等新闻单位的记者进行了提问,有关专家针对记者关心的问题分别给予一一解答。
(来源:建筑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