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为主办单位,东北大学江河建筑学院为承办单位,举办“双碳背景下的绿色建筑理论、实践与教学”线上学术论坛。本次论坛旨在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双碳”工作战略要求,推动“双碳”背景下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开展广泛的学术研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校长冯夏庭,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主任王有为出席论坛开幕式,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宋晔皓主持论坛开幕,来自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东北大学等12位高校和企业专家学者,以及全国相关领域5500余人次线上参加本次论坛。
冯夏庭院士致辞指出,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导致温室气体增加,环境恶化对生命系统生存环境形成威胁。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一般性辩论会上承诺:我国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东北大学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支持下,在绿色建筑理论与实践学组的积极组织筹备下召开本次论坛,内容涉及绿色建筑行业的理论、实践与教学,旨在促进“双碳”战略大背景下绿色建筑学术交流,推动我国绿色建筑节能减排事业的健康发展,均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社会意义。
王有为主任致辞指出,“双碳”工作不仅是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向世界做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对地球负责,对全世界人民负责,我们是在为建立一个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通过“双碳”工作,使得我国能源将来一定能走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通过“双碳”工作,促进我国现有产业结构向高科技产业、新型产业、能源产业和环保产业的结构转型;通过“双碳”工作,改善我国空气品质、水质量等生态环境质量,减少低质量环境的致病因素。同时强调,围绕绿色建筑理论、实践与教学方面的研究要有超前意识,能够针对工程界有争议的东西,拿出一个正确的、科学的、合理的观点,使得我们国家在“双碳”工作中走上正常发展有序的道路,这对于中央推进“双碳”工作意义非常之大。
论坛报告环节,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袁镔,东北大学江河建筑学院教授丁建华主持,来自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宋晔皓,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金虹,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宋德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高博,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教授级高工范欣,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党睿,东北大学江河建筑学院教授丁建华、席天宇,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朱宁,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王振,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教授李珺杰,东北大学江河建筑学院建筑系副主任刘哲铭等12位专家学者,围绕“双碳”背景下的绿色建筑理论、实践与教学做精彩学术报告。
(来源:东大建筑)